資源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国产熟女客厅乱子视频,99er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男女嘿咻视频在线,欧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深夜福利日本在线观看,亚洲中少妇久久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一区欧美日韩,日本av欧美一区二区

當前位置:首頁 > 國家政策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供熱計量技術導則》的通知

2008/10/10 15:55:42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供熱
計量技術導則》的通知
(建城[2008]183號)

北京市建委、市政管委,天津市建委,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河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設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
    為貫徹《民用建筑節能條例》,落實《民用建筑供熱計量管理辦法》的要求,指導供熱計量工作,我部編制了《供熱計量技術導則》,現印發給你們(可在http://www.mohurd.gov.cn下載)。請結合本地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并總結經驗,有關情況請及時告我部城市建設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二○○八年十月八日
 
供熱計量技術導則
(2008年10月)
 
目錄

  1 總則
  2 集中供熱系統熱計量
  2.1 一般規定
  2.2 熱源、熱力站節能與熱計量改造
  2.3 室外管網節能改造
  3 新建建筑熱計量設計
  3.1 一般規定
  3.2 建筑物熱計量設計
  3.3 戶內熱計量設計
  4 既有建筑熱計量改造設計
  4.1 一般規定
  4.2 戶內采暖系統熱計量改造設計
  5 計量與節能調控裝置安裝
  5.1 熱量表
  5.2 熱分配計
  5.3 散熱器恒溫控制閥
  5.4 水力平衡閥
  5.5 氣候補償器
  6 供熱計量系統調試
  附圖
1 總則

  1.0.1 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推動北方采暖地區城鎮供熱事業可持續發展,指導集中供熱系統的熱計量工作,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制定本技術導則。
  1.0.2 本技術導則適用于集中供熱系統中熱源和熱力站、新建居住建筑采暖系統、既有居住建筑采暖系統、公共建筑采暖系統的熱計量設計和改造。
  1.0.3 本技術導則中的供熱計量是熱電聯產、區域鍋爐房等集中供熱熱源、熱力站的熱水供熱量以及建筑物、用戶用熱量的計量。
  1.0.4 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安裝供熱計量裝置、室內溫度調控裝置和供熱系統調控裝置。
  1.0.5 既有建筑進行圍護結構改造時必須同步進行供熱系統熱計量改造。對于圍護結構符合國家建筑節能標準的應進行供熱系統熱計量改造。
  1.0.6 應用本技術導則時,應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還應執行國家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2 集中供熱系統熱計量
2.1 一般規定
  2.1.1 新建和進行節能改造的集中供熱系統(包括:熱源、熱力站、管網、建筑物采暖系統)的設計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建筑標準進行供熱計量工程設計,達到供熱系統節能要求。
  2.1.2 集中供熱系統應實行熱源、熱力站、建筑物和熱用戶的全系統供、用熱量計量。
  1.熱源熱計量是在熱源出口處設置熱計量裝置,計量熱源供出的總熱量,作為供熱企業進行成本核算的依據。
  2.熱力站熱計量是在熱力站設置熱計量裝置,計量熱力站供出的總熱量,作為熱力站和熱源、熱力站和建筑物熱用戶進行熱量結算的依據。
  3.建筑物熱計量是在建筑物熱力入口處或在建筑物總供熱管道上設置熱計量裝置,計量建筑物的總用熱量,以此作為建筑物熱量結算和建筑物內各用戶分攤的依據。
  2.1.3 新建和進行節能改造的集中供熱系統應在熱源、管網、熱力站、建筑物熱力入口安裝水力平衡、氣候補償等調控裝置。
  2.2 熱源、熱力站節能與熱計量改造
  2.2.1 熱源、熱力站的節能及熱計量方案應技術上合理,經濟上可行,并符合下述基本要求:
  1.新建或改建鍋爐時,應選用高效率節能鍋爐,并應按系統實際負荷需求和運行負荷規律,合理配備鍋爐容量和數量,如選用燃氣(油)鍋爐,其燃燒器宜具備自動比例調節功能,并同時具有調節燃氣量和空氣量的功能。
  2.燃氣鍋爐改造時應考慮設置煙氣余熱回收裝置。
  3.熱源或熱力站進行節能和熱計量改造時,應根據供熱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對原循環水泵進行校核計算,確定是否需要更換水泵,以滿足建筑物熱入口資用壓差和系統調節特性的要求。
  2.2.2 熱源和熱力站應在熱力出口(一級網、二級網供水側)安裝熱量計量裝置;為計量熱力站總熱量及換熱損失等,其一級網回水側也應安裝熱量計量裝置(有關熱量表設計選型要求參照第三章3.3.3、3.3.4條款執行)。
  2.2.3 熱源、熱力站需增設或完善調節手段,所采用的調節手段應與室內采暖系統形式相適應。
  1.熱源和熱力站應增設水泵變頻裝置,以滿足供熱系統變流量需求。
  2.熱源或熱力站應安裝氣候補償裝置,使供熱量根據熱負荷的變化自動調節相匹配。
  2.2.4 熱源和熱力站需增設或完善必要的水處理裝置(軟化與除氧),應保證系統水質滿足現行國家標準《低壓鍋爐水質標準》的要求,控制系統水質和系統補水水質溶解氧≤0.1mg/L。
  2.2.5 改造后的系統應嚴格沖洗和過濾,水質應達到《工業鍋爐水質》(GB 1576)的規定。
  2.2.6 熱源、熱力站應設計安裝相應的計量裝置,用以計量燃料消耗量、補水量、耗電量(動力用電和照明用電等應設計分項計量)。
  2.3 室外管網節能改造
  2.3.1 既有建筑節能和熱計量改造時,應對室外供熱管網及其保溫質量進行檢查和檢修,及時更換損壞的管道、閥門等部件。
  2.3.2 室外管網應進行嚴格的水力平衡計算,各并聯環路之間的壓力損失差值不應大于15%。當室外管網的水力平衡計算達不到上述要求時,應在建筑物熱力入口處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
  2.3.3 水力平衡閥的設置應遵循以下原則:
  1.熱力站出口總管上,不應串聯設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當有多個分環路時,各分環路總管上應根據水力平衡的要求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
  2.定流量循環水系統的各熱力入口應根據系統平衡及調節的要求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或自力式流量控制閥。
  3.變流量循環水系統的各熱力入口應根據系統平衡及調節的要求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或自力式壓差控制閥。
  2.3.4 水力平衡閥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
  1.水力平衡閥的規格應按熱媒設計流量、工作壓力及閥門允許壓降等參數經計算確定。
  2.水力平衡閥應具備產品合格證、使用說明書和技術監督部門出具的性能檢測報告,其調節特性等指標應滿足產品標準的要求。
  3.水力平衡閥兩端的壓差范圍應符合閥門產品標準的要求。
  2.3.5 既有采暖系統與新建外管網連接時,宜采用熱交換站的間接連結方式;若直接連接時,應對新、舊系統的水力工況進行平衡校核。
  2.3.6 對位置比較集中、用熱規律相同或相近的熱用戶,宜單獨設置循環系統或控制系統,應實行獨立的分時分區調節控制
 
3 新建建筑熱計量設計
3.1 一般規定
  3.1.1 為實現熱用戶行為節能,新建居住建筑的熱計量設計應合理選擇戶內熱計量方式。居住建筑戶內熱計量方式包括:戶用熱量表法、熱分配計法等。
  1.戶用熱量表計量及分攤方法:戶用熱量表測量出的每戶供熱量可以作為計量熱費結算依據,也可以通過戶用熱量表測量出每戶的供熱量,測算出各個熱用戶的用熱比例,按此比例對建筑物或熱力站總熱量表測出的總供熱量進行戶間熱量分攤。
  2.散熱器熱分配計分攤方法:經修正后的各散熱器熱分配計的測試數據,測算出各個熱用戶的用熱比例,按此比例對建筑物熱量表測量出的建筑物總供熱量或熱力站熱量表測出的總供熱量進行戶間熱量分攤。
  3.2 建筑物熱計量設計
  3.2.1 新建建筑物應在各熱力入口設計安裝熱量表,也可以在單棟建筑物的總供暖管道設計安裝一塊熱量表作為建筑物的熱計量依據;建筑用途、類型、圍護結構相同、建筑物內熱計量方式一致的新建多棟建筑,可以在總供暖管道設計安裝一塊熱量總表作為多棟建筑物的熱計量依據。
  3.2.2 新建建筑應設計專用房間作為建筑物熱計量表室,地下室凈高應不低于2.0m,前部操作面凈寬應不小于 0.8m。也可在室外管溝入口或樓梯間下部設計小室作為建筑物熱計量表室,表室凈高應不低于 1.4m,前部操作面凈寬應不小于 1.0m,室外管溝表室應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3.3 戶內熱計量設計
  3.3.1 新建居住建筑戶內熱計量方式與室內采暖系統形式相適應。
  1.分戶水平雙管或帶跨越管的單管散熱器系統、分戶地面輻射采暖系統可選擇熱量表法。
  2.垂直或水平雙管系統、帶跨越管的單管系統戶內熱計量可選擇熱分配計分攤法。
  3.3.2 以建筑物熱力入口熱量總表進行熱費結算的,應采用相同的戶內熱計量方法,所采用的熱計量裝置類型應相同。
  3.3.3 熱計量裝置設計和選型應滿足下列要求(適用于集中供熱全系統):
  1.熱計量裝置的選型應將設計流量作為額定流量。
  2.熱計量裝置的流量計宜設計安裝在回水管上。
  3.熱量表的測量結果要求具備較好的一致性。
  4.熱計量裝置上游應設計安裝過濾器,以保證熱計量裝置正常運行不受系統管道內垢片、鐵銹等雜質的影響。
  5.熱計量裝置的設計安裝位置應滿足熱量表上游側直管段長度為5倍管徑以上,下游側直管段長度為2倍管徑以上。
  6.熱計量裝置的配對溫度傳感器所采用的電纜導體截面和長度應按相同要求進行設計,傳感器的電纜線在出廠后不得修剪。
  7.熱費結算的熱計量裝置,應滿足《熱量表》(CJ128-2007)標準,生產企業應取得《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器具型式批準證書》。
  8.熱費結算的熱計量裝置準確度應高于3級,宜具備熱計量數據的遠傳功能及存儲200天以上日供熱量的存儲性能。
  3.3.4 設計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對計量裝置的相應性能參數進行規定。
  1.積算儀的性能參數包括:環境溫度、環境濕度、保護等級、溫差范圍、靈敏度、通訊功能、記錄間隔、供電方式、電池使用壽命等。
  2.流量傳感器的性能參數包括:直管段要求、計量范圍、阻力值、公稱壓力、安裝方向、連接方式、長度等。
  3.溫度傳感器的性能參數包括:溫度測量范圍、溫差分辨率。
  3.3.5熱分配計應符合以下規定:
  1.熱分配計的產品和安裝方法應符合《電子式熱分配表》(CJ/T260-2007)和《蒸發式熱分配表》(CJ/T271-2007)產品標準。
  2.采用蒸發式熱分配計或單傳感器電子式熱分配計時,散熱器平均熱媒設計溫度不應低于50℃;采用蒸發式熱分配計時,不同的采暖季節應使用不同的蒸發液體顏色。
  3.熱分配計的使用和維護,應盡量減少對用戶的干擾。
  3.3.6 新建建筑室內應在每組散熱器入口,設計安裝恒溫控制閥,以實現室溫可調。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應在戶內系統入口處設計安裝自動控溫的調節閥,實現分戶集中溫度調控,其戶內分集水器上每支環路上宜設計安裝手動流量調節閥。
  3.3.7 戶內熱計量設計選用恒溫控制閥應符合以下要求:
  1.垂直單管加跨越管系統可設計采用低阻力兩通型恒溫控制閥,也可設計采用三通型恒溫控制閥;垂直雙管系統宜設計采用有預設阻力功能的恒溫控制閥,以消除垂直失調。
  2.采暖系統處于設計工況下的正常流量時,恒溫控制閥不應產生噪音,不應因阻塞而導致水流不暢通。
  3.恒溫控制閥應具有帶水帶壓清堵或更換閥芯的功能(運行管理人員可使用專用工具進行操作)。
  4.恒溫控制閥產品質量和安裝方法應符合《散熱器恒溫控制閥》(JG/T195-2007)標準,應具備產品合格證、使用說明書和技術監督部門出具的性能檢測報告;其調節特性曲線應滿足產品標準的要求。
  3.3.8 新建建筑熱計量設計所選用的散熱器應符合以下要求:
  1.整棟建筑散熱器的形式應保持一致。
  2.鋼制和鋁制散熱器不應在同一供熱采暖系統中應用。
  3.散熱器不宜設置散熱器罩。
 
4 既有建筑熱計量改造設計
4.1 一般規定
  4.1.1 室內采暖系統改造應采用合理可行、投資經濟、簡單易行的技術方案。應根據既有室內采暖系統現狀,合理選擇改造形式,應盡量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干擾。
  4.1.2 政府機構辦公樓等公共建筑應按供熱計量要求進行改造,必須加裝熱量總表和調控裝置,室內系統應安裝溫度調控裝置。
  4.1.3 既有建筑熱計量改造不應將室內原垂直單管系統改為按戶分環系統。
  4.1.4 既有建筑熱計量改造時,應對建筑物熱負荷進行復核計算。垂直單管系統改造時應驗算散熱器進流系數,以確定合理的跨越管管徑。
  4.1.5 既有建筑樓棟熱量表安裝應按熱量表產品說明書的要求,選擇地下室、樓梯間等符合環境要求,便于維護、讀表的位置安裝。
  4.1.6 既有建筑熱計量改造,除應按本章規定的設計和選擇外,尚應參照第三章執行。
  4.2 戶內采暖系統熱計量改造設計
  4.2.1 既有建筑熱計量改造時,戶內采暖系統設計應符合以下要求:
  1.改造垂直單管加跨越管系統時應驗算散熱器進流系數不應小于30%,以確定合理的跨越管管徑。
  2.應進行必要的水力計算和水壓圖分析,給出準確的室內系統總阻力值,為整個管網系統水力平衡分析提供依據。
  3.原垂直或水平單管系統,應在每組散熱器供回水管之間加設跨越管,并在每組散熱器入口安裝恒溫控制閥(見附圖1和附圖2)。
  4.原垂直單雙管系統應改造為垂直雙管系統,并在每組散熱器入口安裝恒溫控制閥 (見附圖3) 。
  5.原垂直或水平雙管系統應維持原系統,并在每組散熱器入口安裝恒溫控制閥。
  4.2.2 既有建筑散熱器如能夠正常工作且不影響計量儀表和恒溫控制閥正常運行時,應予以保留。
 
5 計量與節能調控裝置安裝
5.1 熱量表
  5.1.1 熱量表整體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熱量表的安裝位置應便于維護、調試,積算儀顯示屏應便于觀察記錄。
  2.熱量表應安裝在不易受損傷、腐蝕和振動的位置。
  3.現場安裝環境的溫、濕度不應超過熱量表電子部分的極限工作環境。
  4.熱量表數據傳輸線安裝應符合熱量表安裝要求,保證讀數準確。
  5.熱量表在使用前應按照熱量表產品說明書的要求進行調試。同時表兩端的直管段部分也應按照要求進行保溫。
  5.1.2 熱量表流量傳感器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流量傳感器的安裝方向(水平或垂直)應滿足生產廠家規定要求。
  2.流量傳感器的箭頭指向應與水流方向一致。
  3.流量傳感器安裝時應滿足直管段要求。
  4.流量傳感器的前后應設置檢修閥門,對于戶內系統,可使用分戶關斷閥代替,并設置方便拆裝的活接頭。熱力入口關斷閥應安裝在過濾器、調節閥、壓力表等需檢修設備的外側,關斷閥后設置泄水閥。
  5.當流量傳感器口徑大于DN70時,流量傳感器前后管道均應設置牢固的支撐。
  6.流量傳感器應在供熱管道徹底清洗后安裝。
  5.1.3 熱量表溫度傳感器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溫度傳感器的溫度探頭應處于管道中流速最大的位置;長型探頭傾斜安裝時,探頭應向著水流的方向;探頭必須安裝在保護套內。
  2.溫度探頭的安裝位置應進行保溫處理。
  3.供水與回水溫度探頭數據傳輸線不應混接。
  4.溫度探頭不宜裝在管路高點位置,以免管內積氣影響測量精度。
  5.1.4 熱量表積算儀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一體式熱量表安裝位置應便于積算儀顯示部分的讀值。
  2.分體式熱量表的積算儀可安裝在管路、墻壁上或計量裝置箱內。當水溫高于90℃時,積算儀不應安裝在管路上。
  3. 熱量表積算儀應根據信號形式及廠家要求正確接線,根據流量傳感器的安裝位置(供水管還是回水管)正確匹配參數。
  5.2 熱分配計
  5.2.1 熱分配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一個熱費結算單元內,必須使用同一廠家生產的同一產品和型號的熱分配計。
  2.熱分配計的安裝要與散熱器表面接觸良好,使熱分配計的顯示值能夠充分體現散熱器的散熱情況。
  3.在一個熱費結算單元內,熱分配計在同種散熱器上的安裝位置必須一致,高度誤差不得超過±10mm。
  4.熱分配計中心位置的安裝高度,應選在散熱器由下至上75%高度的位置。水平方向安裝在中心或接近中心的位置。
  5.安裝必須牢固和封印完好。
  5.2.2 蒸發和電子式熱分配計在安裝之前,應確定所安裝散熱器的C值,如鑄鐵柱型、鑄鐵對流型、鋼制板型、鋼制柱型、銅鋁復合型、鋁合金型等散熱器的C值需進行測試。否則不能使用。
  5.3 散熱器恒溫控制閥
  5.3.1 散熱器恒溫控制閥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5.3.2 溫包內置式恒溫控制閥應水平安裝,以保證溫包和閥頭能夠正常感應室溫和便于調節;暗裝散熱器應安裝溫包外置式恒溫控制閥。
  5.3.3 工程驗收前,散熱器恒溫閥應按照設計要求完成阻力預設定和溫度限定工作。
  5.3.4 施工安裝時應對散熱器恒溫閥的閥頭采取一定保護措施。
  5.4 水力平衡閥
  5.4.1 靜態平衡閥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5.4.2 水力平衡閥的安裝位置,應保證閥門前后有足夠的直管段。在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直管段長度應為閥門上游5倍管徑、下游2倍管徑。
  5.4.3 水力平衡閥的測量孔和手輪不得損壞或遮擋,應能夠正常測量流量或壓差,并能夠正常調節流量。
  5.5 氣候補償器
  5.5.1 氣候補償裝置的室外溫度傳感器應設置于通風遮陽、不受冷熱源干擾的位置。室內溫度傳感器的安裝位置宜能夠真實反映熱用戶室內溫度。
  5.5.2 氣候補償裝置的控制器應安裝在方便操作、安全可靠的位置。
 
6 供熱計量系統調試
  6.0.1 供熱計量系統工程安裝完畢,應進行系統全面調試,調試內容和要求包括:
  1.應按設計要求對水力平衡閥進行調試,調試結果應滿足國家標準《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07)中規定的要求。
  2.熱量表內部時鐘應校準一致,同一供熱計量區域內的熱量表計量熱量單位宜統一。
  3.應按設計要求對變頻水泵進行試運轉和調試,根據熱網工況進行多級或無級調節,當無設計要求時應按產品說明書或廠家要求對變頻水泵進行試運轉和調試。
  4.應根據產品說明書或廠家規定對氣候補償器的溫度控制曲線進行預設定。
  5.應根據設計要求對恒溫控制閥進行阻力預設定和溫度限定,當無設計要求時應按產品說明書或廠家要求對恒溫控制閥阻力進行預設定。
  6.應根據產品說明書或廠家規定對所有戶內熱量分攤裝置設備進行調試,以滿足戶內熱量分攤的要求。
  6.0.2 系統調試所使用的測試儀器和儀表,性能應穩定可靠,其精度等級及最小分度值應能滿足測定要求,并應符合國家有關計量法規及檢定規程的規定。
  6.0.3 系統調試應由建設單位委托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

  附圖1 垂直單管系統改為垂直單管加跨越管系統(略)

  附圖2 水平單管系統改為垂直單管加跨越管系統(略)

  附圖3 垂直單雙管系統應改造為垂直雙管系統(略)
發布部門: 發布日期:2008年10月08日 實施日期:2008年10月08日 (中央法規)
 
呼和浩特市城發供熱有限責任公司
聯系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職教園區思源路中段 聯系電話:0471-5656666
網站備案號:蒙ICP備18000858號-1